导读:【黑头海蛇】资料品种简介,黑头海蛇(学名:Hydrophis melanocephalus)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、澳大利亚及日本之间的海域,是日本受保护的动物。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。
中文学名 黑头海蛇
拉丁学名 Hydrophis melanocephalus
界 动物界
亚 目 蛇亚目
1、特征
黑头海蛇体长约为80至140厘米,体型幼长。体色以浅黄色为主,身上布有黑色纹带。特征为其黑色的头部,其学名中的“melanocephalus”意思就是“黑色的头”。
头小。躯干前部细长,后部及尾部侧扁。腹鳞小,已退化,但遍体仍清晰可辨。体最大直径是颈部直径的2-3倍,额鳞狭长。上唇鳞7-8片,第3-4片或第4-5片入眼。眼前鳞17片,眼后鳞1片,有时2片。前颞鳞较大,也有分裂为2的。在第2与第3枚下唇鳞之后的唇缘有一列小鳞。体鳞略呈圆形,覆瓦状排列,具棱。体鳞在颈部为23-27行;腹鳞289-358行,具2棱。头黑色,故名黑头海蛇,有时有黄色斑纹,体背橄榄色或灰色,腹部黄色或白色,具40-50条黑纹,其宽度与间隙相等。通常黑纹向腹面伸出长,在体前部可与腹中线会合,形成环纹。
2、地理分布
黑头海蛇主要分布于以下海域:
南中国海附近,包括越南、中国广东至浙江与及台湾海岸;
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一带的海域,澳大利亚北领地及西澳州沿岸;
日本西南群岛及冲绳岛,有时也会顺着对马海流游至北海道。
标准产地为印度洋。
3、生活习性
黑头海蛇主要栖息于热带至亚热带的海域,是完全水栖型的蛇类,于陆地上活动困难。它们多于日间出没,以捕食鱼类为主。繁殖方面,黑头海蛇属卵胎生蛇类,雌蛇每年约于十月时生产,每次能诞下约四至五条幼蛇。
虽然大部分海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倾向,然而黑头海蛇却属于较具攻击性的成员,而且它们遇到人类时,不会采取纯回避的消极态度。每年在冲绳群岛一带,均会有数宗黑头海蛇咬死人类的事件,因此在遭遇野生黑头海蛇的时候必须谨慎小心。
4、毒性
黑头海蛇的毒素以神经毒素为主要成分,人类中毒后会出现全身疲惫乏力、肌肉刺痛、活动能力出现障碍、呼吸困难、麻痹等征状,最恶劣情况可能导致死亡。倘若肢体被黑头海蛇所咬,应立即将伤口近心脏一端的肢体紧缚起来,阻缓血液间的毒液运行,而且尽量将毒血抽出,同时尽快求医接受适当治疗。
5、科学分类
界:动物界 Animalia
门:脊索动物门 Chordata
纲:爬虫纲 Reptilia
目:有鳞目 Squamata
亚目:蛇亚目 Serpentes
科:眼镜蛇科 Elapidae
属:海蛇属Hydrophis
种:黑头海蛇 H. melanocephalus
6、繁殖习性
黑头海蛇喜栖息于近海底层,具趋光性,是前沟牙类毒蛇。沟牙的缘面上有一纵沟,毒腺所分泌的毒液可通过异管,沿着沟牙的纵沟将毒液注入猎获物。海蛇毒素系神经毒,主要损害受袭击者的横纹肌,造成肌肉麻痹,并出现肌红蛋白尿,故又称肌肉毒。黑头蛇成体体长可超过1米。常尾随鱼群以突袭方式捕食鱼类。系卵胎生。
7、濒危等级
稀有
8、黑头海蛇图片
9、黑头海蛇视频
声明: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,
上一页 下一页
温馨提示:保护野生动物,杜绝野味,人人有责,它们不属于餐桌!